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biodiversity hotspots作業- South America-Tropical Andes

Tropical Andes 熱帶的安地斯山脈

位置:位於南美洲,巴西的左邊

主要特徵:
熱帶安地斯地區在少於世界的陸地面積的1%包含所有植物生命的六分之ㄧ。 需要100年去成熟其中一個很獨特的植物種類。
熱帶安地斯山脈這在世界上也維護兩棲動物最大的品種,以664個分明種類。不幸地,差不多450個兩棲種類在2004 IUCN紅色名單被列出被威脅。

當地特有種:yellow-tailed woolly monkey 黃尾眼鏡猴

鑑湖堂上課記心得



今天上課,不像一往的在教室上課,今天則是要去離學校有段距離的鑑湖堂上課。

在那感覺就像是到了以前農村的感覺,但是又覺得一切有往觀光的方向前進。那裡的草草木木,都有整理過。那裡的房舍,多數都有被保存起來,供觀光客遊玩欣賞。

這也達到了老師想跟我們說的復育生態,從原本應該看似快要荒廢的農村型態地區,不斷改進跟整理,直到現在鑑湖堂的一些風貌,看的出永續發展的概念在此萌生。

在鑑湖堂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圖裡的那棵植物,地上凸凸的是它的氣根,很少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觀,而且也有一大片,真的會讓人為之一亮,這次的課程,不但可以知道一些概念,也可以實地看到一些例子的感覺,很不錯!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死亡之海」綠色屏障漸成形 聯合國列為全球500佳境

號稱「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在西北邊緣的阿克蘇市一道長25公里、寬2公里的綠色屏障漸漸成形,它不僅阻擋風沙,還滋潤了阿克蘇市的氣候。


居住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旁的居民,風沙及乾旱是他們心中最大的困擾。自1986年起,阿克蘇市各族人民開始著手解決這項困擾,居民義務性的在城市的北、東郊萬畝荒漠上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構築柯柯牙荒漠綠化防護林工程。


23年間,靠著居民不間斷的接力勞動,累計植樹造林12萬餘畝,栽植各類樹木千萬餘株。一條常常的綠色屏障蜿蜒在沙漠邊緣旁,被聯合國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列為「全球500佳境」之一。據報導,生態防護琳工程實施後,阿克蘇市年降雨量由1986年前的46毫米增事70多毫米。城區風沙明顯減少。


當地採用生態林和經濟林共同種植的做法,不僅調適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緣區域氣候,還增加農民收入。至2010年經濟林進入盛果期後,當地農民年均收入將增至8000元人民幣,明顯的看見造林的成功果實正漸漸成熟。

●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24/17/19yor.html

心得:


從這篇報導得知,植樹來造林,所形成的森林對環境的種種益處,不只是只有對環境,相對的也對人造成許多影響,使人類的環境變好,擁有經濟效益,是森林帶給我們的好處,如果下大雨沒有樹去抓住土壤,會對我們造成許多的威脅及傷害,所以不濫砍,是維持我們大自然生命和環境不劇變的方法。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暖化惹的禍! 北極熊彼此獵殺互食

新日期:2008/11/18 09:54 國際中心/編譯
氣候暖化,除了影響人類生存外,對於在冰天雪地下生活的北極熊也造成威脅。根據科學家研究,由於北極氣溫升高,海冰不容易形成,讓北極熊無法賴以覓食,現在已經發生北極熊自相殘殺、弱肉強食的情形,這個狀況如果不再改善,到了本世紀中期,北極熊就可能會完全消失。

雄壯威猛的北極熊可以說是冰天雪地中的霸主,但卻無法抵抗氣候暖化的摧殘,在加拿大的哈德森灣,雖然是攝氏零下14度,但由於北極氣溫偏高,海冰難以形成,讓以海冰作為捕獵海豹基地的北極熊無法外出覓食,例如一群北極熊已經4、5個月未進食,體重每天減少將近1公斤,科學家表示,甚至還出現北極熊吃北極熊的慘況。

生態專家安姆史塔克指出,「那不是北極熊為了求偶爭吵打架之類的,那是北極熊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他的熊會認為有死熊我就吃掉牠,事實上卻是相互地獵殺並捕食。」

為了研究北極熊的數量,科學家利用紅外線攝影機找出懷孕的母北極熊,並且為牠們量體重,結果發現母北極熊的體重25年以來減少了20%,大大影響牠們的生育能力,科學家因此擔心再過不到50年,北極熊就會完全消失。

安姆史塔克表示,「根據預測顯示,到了本世紀中期,北極熊可能就會從阿拉斯加海域消失。」然而北極熊的數量是否急劇減少,也有專家抱持不同的看法,加拿大保育官員史特林認為,「兩個北極熊族群過去遭到過度捕獵,現在是數量增加,牠們數量減少率很低,因此自然會增加。」

然而不論北極熊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愛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仍然是人類所不能忽略的重要課題。(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昌輝)

●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8/17/19mwq.html

心得:

從這篇報導得知,全球暖化,不只對氣候造成異常,冰山融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也造成了生物的危機,從此篇報導的北極熊例子就可證實。海冰的消失,導致北極熊覓食的地點減少,彼此的競爭跟互相殘殺,食物攝取少,整個身體組成有了問題,造成北極熊物種是否會消失的危機,是我們要去注意的,不只在氣候,也要在生物上或是說整個生態系。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海平面上升 - 馬爾地夫計畫遷國

更新日期:2008/11/12 18:01
馬爾地夫是蜜月天堂,但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使得這個全球地勢最低的國家面臨滅頂危機。11號剛走馬上任的馬國新總統、納希德,就計畫成立基金,以便為舉國他遷作好準備。
連綿不絕的海浪聲,對度蜜月的新人來說就像天籟之音,十分悅耳,但對馬爾地夫人來說卻像末日警鐘,越來越刺耳,因為如果海平面持續上升,這個蜜月天堂將難逃滅頂之災,舉國被迫他遷,而物色新國土的重責大任,就落新總統納希德身上。
41歲的納希德是馬爾地夫第一位民選總統,11號剛宣誓就職。他計畫利用觀光收入在海外購買土地,以備遷國之需,而理想地點除了人文氣候較相近的斯里蘭卡印度,地廣人稀的澳洲,也在考慮之列。
馬爾地夫是全球地勢最低的國家,大部份國土高出海平面只有150公分,最高處也不過240公分,雖然當局加強了海岸保育措施,並鼓勵民眾遷往大島居住,但聯合國估計,到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可能提高60公分,到時馬爾地夫人恐將成為全球第一批因為氣候變遷而無家可歸的難民。(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2/11/19a7t.html

心得:

從這篇文章得知,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問題以及對那些低窪國家的影響,也許我們不是生長在其中,可能並不會感受到其危機。但是從這篇報導,我們看到了,來觀光的人也許覺得海浪聲不錯,但就當地居民而言,一波波海浪聲,就像聆聽著淹沒的倒數計時。所以就算短期不會影響到我們有太大的危機,我們還是要朝向使全球暖化降低的議題,去探討解決方案,為往後的生活想一想。

無尾港生態社區演講 (心得)

從無尾港生態社區演講中,他強調了社區整體的營造與發展,並強調了樂活與慢食的重要性。
樂活(LOHAS)就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就是永續生活和健康的生活態度,然而慢食就是強調不只要慢慢吃,要品味出味道,要尊重自然,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另一重要意義,值得我們去學習。
他也特別說明了,社區要發展,必須去中心性,有很多方面,去達到並且完成社區的發展與營造,也用了「百哩飲食」為例,說明吃在地食物的重要性,也就是促進當地社區的經濟.....等。
並且以無尾港社區為例,從早期只是有錢人家用來打獵休閒的地方,直到現在是個水鳥保護區,再到現在成為了大家可以去觀光的地方,這過程說明了,一個社區的形成,像是牽罟文化,就很吸引我,因為這是在台北不常看到的景象,雖然已變成保護區,但是這樣的文化,仍然流傳下去,雖然只是用另一種的形式,但是文化能傳承終究是好事。
聽完這演講,令我對無尾港社區,有衝動想去觀看的感覺。

●宜蘭縣無尾港生態社區資訊網: http://www.wwg.org.tw/index.php

史丹利 - 潮流也要做環保 (心得)

這顛覆了許多人對環保是誰在做的刻板印象,往往大家覺得會使用資源較多的,都是在上流的人。
但是,從他的部落格裡,我發現,潮流也在做環保,只是用來宣傳環保的東西不一樣。
有人說要隨手做環保,這是屬於身體行動的方面。但是潮流做環保,則是一種心理行動的方面,它的衣服、袋子、飾品......等,都宣導著節能減炭或是要愛護地球的標語,這不但可以融入生活和社會中,也可以深入大家心中,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督促著我們,當心裡想要做環保時,身體必定能隨自己想做的事前進。
所以,「環保」是人人都要去注意,去實行的,不是只有特定幾個行業。因為,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當資源耗盡時,我們要負很大的責任,我們要用我們可行的方式做環保,維持自然資源。

●街頭摩人- - 史丹利愛亂來:http://tw.myblog.yahoo.com/arsablue-stanley/